這部電影有很多個屏息的瞬間。那種感覺就像你心愛的那個人出現在你眼前一樣。你像個小羔羊般,在這人海茫茫中看見了。他並沒有特別耀眼,只是他的眼神早已勾勒著你的心。你是只雀躍的小羔羊,內心正在著急的跳著。
特喜歡這張海報,在人海茫茫中,我只看見你。
今天要談的是一部同志電影,也是去年最愛美國片、愛情片。早在去年的時候就忍不住手賤到網絡下載來看了。台灣剛上映不久,匆匆的再前往影院看一次。Carol在坎城電影節亮相後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同志電影一直都以男同志為主,對我而言沒有壞處。能看見各種鮮肉虐彼此還是挺興奮的,也很容易將自己投注在角色裡不斷悲鳴。我一直不期待自己會被女同電影感動,縱然我覺得相信它真的很棒。前年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確實讓我著迷,雖然也是部女同片,但貴在它的寫實與日常,絕對是同志影史的經典。看Carol之前,我以為兩個女人的愛情感動不了我,畢竟一個Gay要怎樣產生共鳴呢。
但原來我錯了,大錯特說。在我們相愛的那一刻,就沒有性別了。
Carol的上映正好是李安執導的《斷背山》的十週年,這是一部至今仍無法超越的同志經典。幾年前看了《斷背山》感覺心情很糟,非常憂傷。就像主角Ennis手靠著牆低垂著頭痛哭的心情一樣,心臟好像被刀割一樣痛。記得電影裡也有這樣的一幕,讀完Carol寫給她的信的Therese因傷心而下車垂頭痛哭和嘔吐的這幕,恰似當年Ennis那次靠牆垂頭的痛哭。
電影的原著小說《鹽的代價》是早期的女同志文學,在當年的保守氛圍底下故事顯得相當大膽、曖昧。如今看來,其實Carol的劇情很一般,是個容易流於俗套的同志愛情故事:正在辦離婚的婦女和一名年輕女子相愛,這段不被當時社會所接受的感情因此遭到了許多考驗。儘管如此,在絕美的攝影、動人的配樂以及導演的作用下,加上兩位影后剛柔並濟的演出,這個故事完全活了起來。我想這就是電影的魔力。
在大銀幕重溫這部時,才發現電影的拍攝真的非常令人讚嘆。這部利用超16釐米底片完成的電影就散發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古典氣質」,50年代的美國風情特別有韻味。我感覺到電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Therese的視角,尤其最愛那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在車子上坐在Carol旁的Therese不時透露著難以掩飾的幸福感,透過車窗折射進來的陽光讓一切都是那麼的夢幻。像夢一樣。Therese走出車子偷拍正在購物的Carol,以及Carol透過車窗凝視Therese,那一切都好美好美。這是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時會有的雀躍和幸福感。對方的笑容總在光線浪漫的片刻裡永遠的烙印在你心裡。
這似曾相識的感覺也不只一次的在電影裡出現。一位朋友告訴我,當自己的愛人出現在人海中時,確實有如劇情那樣:在茫茫人海中唯獨看見了你。就像自己心愛的人渾身散發著光芒一樣。電影的開頭,就是一片人群接著另一片人群的。在眾多人群中,鏡頭漸漸掃向人海中Carol和Therese。電影裡不斷的湧現者萬人空巷的場景,讓相遇的兩個人顯得更難能可貴,命中注定。在Carol和Therese分開一陣子後的一幕,當Carol從車內看見在人群中的Therese的時候,那一幕實在百感交集。Therese今非昔比,離開她後不只是外型灑脫罷了,還更加獨立堅強了。曾幾何時,我們在路上碰見若干年前的那些人事物,也有著一樣的感觸。
最後一幕,我大概重複看了十幾次。Therese著急的在人群穿梭,急著找到Carol。在一間餐廳內,Therese在不同的餐桌上,不一樣的人群中看見了Carol。她慢慢地走向她,而她終於看見了她。Cate Blanchett的Carol剛中有柔,Rooney Mara的Therese柔中帶剛,倆人的尬戲互補長短,非常完美。尤其是最後一幕,Carol看著Therese的眼神,太絕了。在誠品書局翻了翻原著小說《鹽的代價》,我也是直接翻到了書本的最後部分。書中寫到,當Carol看見Therese,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眼神。難以置信?我在Cate版本的Carol裡根本沒看見難以置信,她眼神根本是有十足的把握,「我有把握Therese還被我操控在手掌心。」
大灰狼徹底的控制住小羔羊了。縱然小羔羊心中已經佈滿了荊棘,卻始終相信著。愛情裡的人都犯傻,都像Therese一樣變成了一隻小羔羊。看到最後一幕確實很感動,那是兩情相悅的,那是美滿的。這是我去年看過最好的愛情電影。電影將一切從簡,由始至終散發著一種直達內心深處的強烈感受。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愛情,原來可以那麼美。
評分:9.7/10
後記》
Carol絕對是本屆奧斯卡最大遺珠,
連最佳影片提名都沒有直接跌破我的眼球
(提名名單裡好幾部影片都非常普通)
這屆奧斯卡,
大家都在說種族,說太白,說歧視黑人。
我倒想談談同志。
Carol或許是《斷背山》後最美的好萊塢同志電影。
十年前,古板的評委們沒給把最佳頒給《斷背山》就算了。
十年後,美國正好通過同志婚姻,這部Carol來的合時宜。
那些年,黑奴電影得獎了,反戰電影得獎了...
唯獨同志電影重來沒得過這殊榮。
奧斯卡不是最愛好政治正確嗎?
85年了,奧斯卡還欠同志電影一個最佳影片。
反觀華語同志電影,更淒涼。
《上癮》被中國全面封殺和網絡下架,
一大票中國網民翻牆到YouTube看《上癮》。
這下還列出新條規,影視作品不可再有不正常性關係,包括同性戀。
同志市場很有潛力,可惜中國政府只會抹殺他。
台灣其實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台灣夠自由開放,同志市場和鮮肉也不缺,
就缺好故事、好的作品。
華語同志電影的未來如何?那同志的未來會如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