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綺貞是件很累的事情。
從中學開始追逐妳的腳印,卻發現妳遙不可及。
在馬來西亞成長的我,可望能到台灣見一見你。
朝思暮想某一趟旅程以妳的演唱會為終點。
錯過了妳的旅行的意義,擔心成不了那顆夜裡的太陽,和讓大雨侵蝕的魚。
更害怕追趕不上時間的歌。
直到去年的聖誕夜,
在公館街頭等了15個小時後,
終於有機會聽見妳。
前些日子再度傳出新消息,
妳即將舉辦個人創作展
更欣喜若狂。
雖然錯過了妳無數的演唱會。
但遇上陳綺貞移動的房間,
也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在跨界影音,文字,攝影後,陳綺貞首次舉辦創作展,這亦是在歌手職業上的一個大膽嘗試。外行人看來,陳綺貞展或許莫名其妙。不就是一個歌手嘛。
對我而言,追隨陳綺貞多少有點像一個宗教儀式。把她的歌曲,歌詞當成聖經一樣看待,如果可以,或許我願意把她的鮮血當成水一樣飲用。我笑哪些宗教都是邪教,但對陳綺貞也總有一種瘋狂的想像。
影展概念發自於「我」。
記得曾在陳綺貞的部落格上看過她轉載的一篇文章,是個關於生死,關於宇宙的文章。那篇文章對我啟發很大,那之後我也常在創作上談起這理論。
「
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宗教界,神學界,一直以來給了我們很多的答案。天堂,地獄,輪迴,來生。
近年,科學家出聲了。量子力學有新發現,人是不會真正死亡的。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工具。
科學派說,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人在肉體停止活動,心跳、血液停止的時候,意識仍然在運動。生物中心論類似我們所說的「平行宇宙」,當下發生的所有事情,在對等的多重宇宙中同時進行,當我們的生走到盡頭、身體機能盡失時,我們的意識將會在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
」
我覺得陳綺貞對宇宙有種著迷,從她的歌詞或是散文集裡,有對宇宙的憧憬,也有對星空的畏懼。「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亦即,人才是宇宙的中心。有人才有宇宙。有我,才有宇宙。所以,「我」就是宇宙的中心。
展覽入口處即樹立著一個「我」字。並不是平面的我,而是不同筆畫皆有不一樣的層次的我。
我是由不同層面構成的,我是複雜的。
這幅陳綺貞在荒野中一棵樹下的照片深得我心。這不是我與它的第一次邂逅。早在買《不在他方》散文集時,得到了這張明信片。古人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人比樹還脆弱,不是嗎?樹面對遮風擋雨仍屹立不倒,但這大人的世界總是紛爭不斷,喋喋不休。人性終究是脆弱的。我終究是脆弱的。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棵囧樹。
陳綺貞創作展外的人潮多得不得了。但我不擔心,因為那些人並不是衝著陳綺貞而來的,而是對面的宮崎駿動漫展。因為之前在韓國的巡迴展已經看過宮崎駿動漫展了,所以這次沒打算再去。再說,那人潮不是普通的多。這種時候總是慶幸自己喜歡的鑽石沒有被太多人發現,總算能靜靜的欣賞鑽石的美。
不過,我也很愛宮崎駿滴。參與宮崎駿展的民眾似乎要等上一兩個小時才可進入展場。不少人將注意力轉向陳綺貞創作展,在考慮要不要參與。票價不比宮崎駿動漫展貴,只是不熟悉陳綺貞的你,這創作展會毫無驚喜和收穫。
這創作展是完全為歌迷而辦的。來陳綺貞的房間,一窺她的神秘面紗。關於那些陳綺貞歲月的回顧、陳綺貞的日常,就足以讓腦殘粉們亢奮不已了。除了照片,還有綺貞過去做過的筆記,寫過的作文,成績單。看到陳綺貞的成績並不是特優的,我也就放心了⋯⋯我是說,成績單重來不是印證一個人長大後會不會成功的標準。
我是你夜裡的太陽,也是你,影子裡的悲傷。
《太陽》
非常喜歡的一部分。幾何圖形快速的變化形成獨特的視覺,彆扭的貓咪錦上添花。
喵星人,放過那燈泡好嗎。
請跟著我,把歌唱一遍。
請跟隨我,回憶我的過去。
展的深處,有個不斷重播的LED,不斷重演的畫面。
畫面的最後,宇宙中的黑洞吞噬了整個宇宙,一切都被摧毀。
畫面不斷的重演
於是,黑洞不斷的重演。
人生也正在不斷的重演。
展覽尾聲有個心理測試的機器,在測試後,得到了綺貞說的這句話。
「你追求的過程就已經包含了那個結果」真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好愛妳。
然後又敗了一些週邊。
我吃土也要愛女神!
陳綺貞!好可惜馬來西亞沒有。也追了她好多年的說。羨慕。
回复删除宇宙如此之大,「人」為宇宙中心之說,其實也好讓人不敢置信。
人,我,又從哪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