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让我装起伪文青,爱萧红一次——《黄金时代》


在第5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許鞍華相當意外的在《推拿》狂掃各大獎項的情況下奪得了最佳導演。想必連她自己也感到訝異。在舞台上,許鞍華話不多,帶著尷尬笑意的說了句:“我準備好為藝術犧牲的,只是沒想到一個不小心又拿到了這個!”似乎千言萬語的辛酸在愛電影面前都不值一提了。她說《黃金時代》非常實驗性,觀眾未必能接受。電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毀譽參半,上映後的評價兩極化更喋喋不休,票房上出乎意料的低也成了城中話題。

不過這部電影很符合我這種假文青的胃口,因為我真是太喜歡這部電影了!

黃金時代是部傳紀電影,述說的是中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故事。說起近代中國著名的女作家,張愛玲、三毛都頗為熟悉,但蕭紅還真的是沒聽說過的。20世紀30年代,20歲的張乃瑩逃婚求學,卻慘遭拋棄。投靠未婚夫汪恩甲後的張乃瑩依然躲不開被拋棄的命運,好在遇到了在報社工作的進步青年蕭軍,兩人相知相愛。

通過蕭軍張乃瑩認識了女編輯白朗、羅峰夫妻以及聶紺弩等文學作家,改名“蕭紅”後的她得到了魯迅、許廣平夫婦的首肯,隨後又結識了了胡風、梅志夫婦、蔣錫金、丁玲、端木蕻良等人,在同時代作家的互相鼓勵之下,雖然戰事不斷、顛沛流離,蕭紅卻逐步走向了創作的“黃金時代”。


雖說是部傳記電影,但電影的呈現手法相當新穎。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我們看見了飾演蕭紅的湯唯對著鏡頭開始了自我介紹……我是蕭紅,原名張乃瑩。而後,電影陸續有蕭紅的友人對著鏡頭述說蕭紅。導演和編劇李強將多為歷史人物記憶中的蕭紅(均以他們所留下的一些文字、傳說為根據)彙集成一個蕭紅的傳奇,再由這些歷史人物從鏡頭前述說。它亦像是紀錄片般的在做採訪,讓故事中的角色以間離式的表演穿插于情節當中,仿若歷史人物跳出了故事的框框,在訴說當時的故事。而每個人的說法也未必毫無衝突,真假無從考證,於是都演出來了。這點頗具羅生門的意味。


許鞍華在這種敘事手法上既有不少驚喜。就剛說的,電影的第一個鏡頭便是蕭紅在自我介紹,她連自己的死亡時間和地點都說了出來──就像是蕭紅的靈魂正在述說著她的一生一樣。電影以訪談式、間離式的的手法遊離于蕭紅的一生,讓蕭紅的一生顯得更加毫無粉飾、更加客觀的顯現在觀眾的眼前。

看著這部電影的當兒,我覺得處處都充滿了驚喜。各個人物們的“訪問片段”都頗有巧思,鏡頭由客觀鏡頭逐漸轉換為主觀鏡頭,更拉近了角色與觀者的距離,加強了角色的渲染力。故事的開頭亦不是開頭,那可能是某個時候蕭紅正在與其他述說著的自己的回憶。電影就以這樣的形式,冷不防就跳進了不同的時空背景里了。


其實對於許鞍華這位導演,自己一直是蠻欣賞的。我並沒有太鍾情于香港電影,香港導演裡邊也就喜歡王家衛和許鞍華倆人。這部電影給我的另一個感動點始終是許鞍華式的真摯與細膩的情感。之前看過她的《桃姐》覺得很舒服,格外溫馨。電影並無太多的高潮起伏,而是平實地娓娓道來。《黃金時代》亦是如此,各種小細節和演員的互動都拿捏得很精准,我幾乎可以用「起雞皮疙瘩」這幾個字眼了。角色的心理轉變不需長篇大論的臺詞,不需過於煽情的劇情鋪陳,角色的開心、悲傷,關係的變化,透過鏡頭和調度便能感受到。一個鏡頭勝千語,電影是以鏡頭來說故事的,我覺得許鞍華將這句話發揮到極致了。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只認識魯迅!
郝蕾飾演的女作家丁玲。她的演繹確實很棒,對這個角色很有好感。

再來就應該說說蕭紅了。其實自己一直都很喜歡看女性電影,更明確的說是對於女性主義是相當關注的(說到底這也是看電影對我造成的影響)。《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女性癮者》中的Joe,從這些電影中可以感受到女性的不可自主性。受到社會禮節的約束,千百年來女性的生活都是壓抑,依靠著男性霸權的。女性可以說是受盡了苦頭。



蕭紅她就是一位不願低頭的女性。在那依然保守的年代里,她依然逃婚跟隨別的男人到北京求學。她想方設法的讓自己更自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只是在父權社會底下,蕭紅依然逃不過身為一個女人的宿命。她先後兩次懷孕,但懷孕的同時都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更拋棄了第一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在出生不久便離奇的死了(後人有懷疑蕭紅殺子之嫌)。我們看見蕭紅極力的倡導女性主義,卻終究無法放下對男人的依賴。她嚮往自由安定的生活,卻一直自我限制。她的內心極其矛盾,只因被根深蒂固的父權主義影響著。正如她所說的:「你知道嗎,我是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不錯,我要飛。但同時覺得……我會掉下來。」


儘管很多人譴責她,說她無情拋棄孩子,說她犯賤,私生活混亂。但我依然憐憫她,因她只是父權社會裡的其中一個犧牲品。要是蕭紅是個男生,那一切就會不一樣了。

多情的蕭軍,懦弱的端木,這兩個都是蕭紅深愛過的男人。關於蕭紅的這些愛情故事,還有電影的呈現方式,真的都很寫實。愛情就是這樣,剛相愛,雙方賴在一起就會覺得渾身充滿正能量,「當他愛我的時候,我沒有一點力量,連眼睛都張不開,我問他這是為了什麼?他說:愛慣了就好。啊,多可真貴的初戀之心」蕭紅還寫過那麼一句文字。但愛情無法盡善盡美,在一起的雙方終究會有很多矛盾,各自也會有自私的一面。可那就不是愛情了嗎?我覺得那還是愛情,只是這也是現實,要面對的問題又多了。

端木的軟弱真讓人惱火

電影取名為《黃金時代》。我覺得這名字挺好,想像空間很大。什麼時候是蕭紅的黃金時代?那時蕭紅和蕭軍倆人雖然窮,但倆人老老實實地互相扶持過活,也不斷的在創作。雖然他們那時是窮的,但精神上是富裕的,我覺得那是蕭紅的黃金時代;在蕭紅結識了蕭軍的一群作家朋友,并認識了恩師魯迅和其他作家,大家在創作上互相鼓勵,心心相惜。那時蕭紅是快樂的,他們在大街上邊走邊手舞足蹈,也可以說是蕭紅的黃金時代。


在蕭紅孤單一人身在日本時,她可以自由創作,無需再憂慮金錢上的困擾。她卻在和蕭君的書信中說道「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沒有經濟上的一點壓迫。這真是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里過的。」相當諷刺,這也是片名的真正來由。

這不禁讓我思考,我的黃金時代應該是怎樣的?

下載這部電影看了之後,得知戲院會再上映,毅然決定到戲院看多一次。而電影的紀錄片《她認了風暴》也看了,電影中未曝光的鏡頭可真多。我確實相當喜歡這部電影,而且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非常適合許鞍華。“訪談式”的電影敘事手法,客觀的儘可能還原蕭紅的一段歷史,毫無粉飾,正符合了許鞍華細膩和真摯的情感敘事手段。許鞍華說她一直很想拍蕭紅,認為她搞清楚了蕭紅,就搞清楚自己了。的確,我覺得許鞍華和蕭紅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了解過許鞍華背後的故事就會曉得了)。雖然自己沒有看過蕭紅的文字,但文字風格不太被當時社會所接受的她在電影中說了這樣的臺詞:「有各式各樣的作者,就該有各式各樣的小說。」


許鞍華亦是如此啊。《黃金時代》的票房失利和譭譽參半似乎也印證了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接受度。但正如蕭紅所說,並無對或錯。許鞍華的《黃金時代》或許正如蕭紅的文采那樣,散髮著一股反世俗的倔強,拍自己想拍的東西,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這或許正是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啊。


寫到這裡,應該也寫得差不多了。《黃金時代》是我今年最愛的華語電影,湯唯的演出我也很喜歡。最後蕭紅在醫院逝世那一幕,駱賓基痛哭并看見了在窗口上吸菸的蕭紅、在大街上合蕭軍快樂行走的蕭紅。這幕真讓我揪心,才活了31年,卻多麼的不容易。

評分:9.3/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