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星期五

縱然人生不斷麥娜絲,理想還要繼續普拉斯《同學麥娜絲》


最近的國片熱潮中,《同學麥娜絲》以強烈的風格和深植人心的共鳴感獲得了觀眾的青睞,一上映便榮登新片票房冠軍,在短短的一週內突破了千萬票房。

作為第57屆金馬影展的開幕片,《同學麥娜絲》首先在金馬影展放映,並得到入圍金馬獎九項最終獲得兩項大獎的佳績,亦得到了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同學麥娜絲》可被視為延續了導演黃信堯的處女座《大佛普拉斯》的黑色幽默冷調子,以極具嘲諷意味卻寫實得血淋淋的情節與人物設計訴說了一個台灣當代故事。

導演再次運用英文讀音直譯的趣味,從之前的普拉斯(plus),到現在的麥娜絲(minus)。

電影圍繞在四位性格各異,卻非常要好的的男性中年男子,訴說著他們生活的起起落落。

而這四位角色,就像代表了四種人生。

懷著導演夢卻只能接些不入流的廣告拍攝的吳添銘,對人生沒什麼想法卻意外有了孩子的電風,說話總是結巴且只會為身邊人著想的閉結,以及用幻想來填補生活不順遂的罐頭。

導演將他們的人生展現在大銀幕,讓我們看見了他們生活中的荒唐詼諧,貌似充滿無力感卻想拼死一波的衝勁,面對不斷麥娜絲的人生卻依然懷著對理想的普拉斯的拼搏。



強烈的導演手法讓這部電影的藝術性又被提升了不少。電影一直都存在著第五個聲音,他是一個隱形的、畫外的人物。我們或許可以把他看成是第五位同學,或是觀眾的視角。

而作為導演自傳式紀錄片《唬爛三小》改編而成的電影,導演是將訪談式紀錄片的手法加進了劇情片裡,並起到了打破第四面牆的作用,更凸顯了「這些同學便存在於我們身邊」。

電影接近尾聲時,這把聲音終於忍不住走進畫框裡打起吳添銘來,更是一解觀眾們的怒氣。

縱然人生正在麥娜絲,活著就有普拉斯。電影不走苦情牌,也沒有正能量大道理,這或是便最接近現實人生的原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