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不懼強權,伊朗電影這回拷問死刑體制《無邪》



去年第70屆的柏林影展,伊朗電影《無邪》奪下最佳影片金熊獎,無疑讓伊朗電影又再一次獲得國際影壇的青睞。我也在去年的台北電影節有幸搶先欣賞這部佳作。而台灣觀眾也終於可以和這部電影見面了,電影將在1月29日全台上映。
長期遭到政府打壓 導演們仍不屈

雖然電影獲得了柏林影展金熊獎,然而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卻沒辦法現身柏林影展接獲獎項,並由女兒代領。導演因該片被限制出境,更在電影宣布得獎後被伊朗政府判刑入獄一年。

伊朗政府對國內電影創作者的打壓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亦曾多次逮捕導演或發予導演禁拍令。穆罕默德便在被禁拍的情況下,巧妙的用四段式短片的方式瞞天過海,在偷拍的情況下完成了《無邪》。


反思死刑體制 拷問人性善惡

伊朗被認為是全世界執行最多死刑的國家,導演以此為題材,通過四部短片來呈現劊子手的日常以及在道德與極權體制之間的掙扎。

第一個故事呈現了一個劊子手的生活,他的日常就像與一般人無異,直到短片最後,他必須進行工作即處決犯人死刑,才突然震驚了觀眾。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只是在資本社會體制下為了討生活而必須做出處決死刑的工作,與善惡無關。

第二個故事到第四個故事則分別以三位服役軍人為主角(伊朗的服役軍人必須協助執行死刑),第一名軍人堅守信念抵死不行刑而展開逃亡;第二名軍人因執行了死刑的對象是自己女友的導師而徹底崩潰;最後一個故事則是多年前因不願行刑展開逃亡而將女兒施予別人照顧的軍人,再次與女兒見面的一次深切告白。

這三個故事讓我們看見三位軍人在服與不服刑間的掙扎。正如片名《無邪》,導演其實想傳達一個觀念——沒有任何人是惡人,大家均是在極權統治下的受害者。我們非惡人,但也成為不了聖人,只因我們身處這個身不由自的世界。




不懼強權揭露政府 電影社會性大於藝術性

導演不懼強權,仍堅持揭露政府,這點實在讓人敬佩。本片也是本人去年度最愛的十部電影之一,希望大家也能入場觀賞這部引人深思的電影。

且不談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但就其所呈現的議題——伊朗政府死刑氾濫,便是一部應該關注的作品了。此時電影的社會性早已大於藝術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