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香港的日與夜,夜與霧


未踏足這片土地之前,對香港的想象來自TVB港劇和港產電影。記得在我成長的歲月裏,大馬華人對香港文化的吸收是遠遠超越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從小到大,晚餐時間全家人盯著電視看的就是TVB港劇,那也成了我們的集體回憶。但相較於港劇的膾炙人口,我更鐘情港產片。那些對香港的想象,也從文青力捧的王家衛導演電影中不斷升華。當然粵語在大馬的流行,也成為了一個關鍵。一直到今天,顯然香港文化已經不再想以前那麽有影響力了。這趟旅行,從和香港朋友的聊天中,也不斷的感受到,那麽一絲的無可奈何。


這次來香港是個機緣巧合,說上來又是一種奇妙的緣分。這次也是托《喬治失蹤的日子》的福,得到胡延凱老師的賞識,並受到香港熊貓電影節策展人Jonathan的邀片。在掙紮是否參與影展的時候,家人都非常支持,才倉促的決定了這趟香港行。一切的源頭,總會讓我不時覺得電影真的很美妙。


當初出了香港的影視劇外,也道聽途說過不少關於香港的八卦。比如,消費超高,人民都沒禮貌、很現實,整座城市很擠讓人透不過氣……幾乎是一面倒的評價。所以一直對香港沒有太大的欲望,主要不是擔心人民的素質而是害怕城市的擁擠和壓迫。不過這趟香港行,讓我覺得這些擔憂都是多余的。我可喜歡香港了!

下機的那一刻,就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並不是受到不友善的待遇,而是被邊檢的安檢人員截住了。楞了一下,心想我犯什麽錯了嗎?安檢人員讓我行李過了安檢後,還帶著我到一旁坐下,並開始拼命的翻查我的行李,衣物。看見我拿的是大馬護照,幾位安檢人員都和我說英文,直到我說起不太流利的粵語。最後還搜身了,就讓我離去了。對機場的恐慌正在不斷的增加中。


這次出了影展以外,老師也安排了很多會面、聚餐,從早餐都夜宵,睡得並不多。這過程中最累反而是吃得好累很撐!有香港的友人的伴隨,都吃到了那些聽聞已久的香港點心、菠蘿包等。或許不是最有名的,但相信一定是最好吃的。出了飯局聊天外,香港朋友當起導演帶我們到處逛,也是這次香港行非常寶貴的一部分。和上次的台南行一樣,都有人可以寄托,毫無做安排行程的準備。

在我的認知中,台北已經是座相當擁擠的城市。而香港更甚。或許是住在馬來西亞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雖然國土也不算特別大,但人口密度卻非常小。香港的擁擠無疑讓我大吃一驚,擁擠得來卻是很有秩序的。而且這種擁擠還散發著一種熟悉感,源自台北的熟悉感。在北京也算生活著一陣子,一直到現在都還沒真正的適應這座很大的城市。習慣了台北的小清新,在香港總有一種在台北的錯覺。當然,兩地依然有明顯的截然不同。


來到香港後,我發現其實自己也沒那麽害怕擁擠。只是人的心境有時需要一定的調適,適當的時候可以到台南那海闊天空療愈心靈。但我想比較生活還是有壓力去驅使。很多時候,都留在城市裏才有繼續成長的可能。

這趟行程認識了很多香港電影人,很開心從他們的聊天中又多了解了一座城市。或許是因為夾雜在香港人和台灣人之中,聊天內容無可避免的總是扯到了政治,畢竟目前台灣和香港的處境是相像的。這之間總能隱隱感覺到香港人的無奈與恐懼感,畢竟生活環境的變遷,電影的逐漸衰落,經濟與政治問題的不斷浮現,都讓香港沈寂於一個失落的狀態。這種失落,就像是香港正在慢慢的消失了。


當《電影朝聖》的總負責人帶我們走過那些老街和電影曾經出現過的場景時,都會感慨某些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想一想,這種處境無處不在,無論在電影產業這條路上,或自我認同的路上,每個人都害怕迷失啊。



這趟尋找影視劇場景的旅程確實收獲不少,看見了不一樣的舊香港,不一樣的城市美學。這座由幾座島嶼組成的地方四處可見山水,於密集的建築和先進的高樓大廈又形成了美妙的對比。我總是覺得大自然景觀與鋼骨森林形成一片的景色相當迷人。

香港相當迷人。
為自己的城市盡最大努力的人都是迷人的。
希望有機會再繼續探索這座城市。





1 条评论:

  1. 效率!那里的效率真的跟大马的天差地远!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