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星期四

生活本该如此——《少年时代》Boyhood

生活的本质是如何呢?
刹那间发生自己得了末期癌症,发生睡在自己枕边20年的人外遇了,和自己最要好的挚友因为一件小事从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要写下看了《少年时代》的一些感受,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了帅哥导演的《我杀了我妈妈》。
被里面一句台词震住了:“我和我爸爸冷战了20年,刚刚20秒的谈话就和好了。生活就是那么的荒唐。”

生活就是那么的荒唐。
无论你的生活是一帆风水,如鱼得水,还是战战兢兢,寻寻觅觅。
生活一天一天的变化,身边的人不断的离开、再回来、变换,自己的身高、发型、体型甚至思想也一直的不一样。
从前可爱的人,可能已经身心丑陋起来。以为天长地久的人,还不只是曾经拥有。说好大家还会再见,却总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无可否认,生活是荒唐至极的。

《少年时代》Boyhood


实在不能不佩服这位导演的恒心。Richard Linklater,认识他是因为看了“爱在三部曲”,不过只看了去年的最终章《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导演共花了21年的时间拍摄完整个爱情故事,每隔七年拍摄一部,并找回同样的演员主演。他的电影总是贴近生活,真实,无论是两位主角的对话内容还是电影中的时间的流逝与我们一致,都赋予电影一种庄严感。


在《少年时代》里,导演也完成了一项更像实验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导演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电影描绘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

为了不打扰主演艾拉·萨尔蒙的正常生活,拍摄均在他暑假期间的简短时间内完成。 

有时觉得电影这门艺术真的很伟大。看完《少年时代》后我也忧郁了一个星期左右。

电影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情节,接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相当平淡。或许有人还会觉得闷,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剧情更吸引我的就是时空。故事从男孩6岁到18岁,隔了有12年。这12年,在电影中可是偷偷的在改变,毫无预知的。当我看见男孩还是矮小瘦弱的男孩,镜头一换,门里出来了一个微胖的小胖子。改变的不只男孩,姐姐少话了,妈妈头发短了,身边的人又不一样了。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时间正在不经历的流逝吧。

我们小时候总嚷着想快点长大,现在转回头,好像才是一瞬间。就像电影那样,一不留意,我们就都改变了。看着电影,想着这点,心里也酸了起来。

电影中的男孩,他的姐姐、妈妈和爸爸都给我相当真实的共鸣。先说他的姐姐好了,一个小时候叽喳、总爱无理取闹的小孩,也和弟弟一样经历了叛逆期。上大学了也是该懂事的时候了,她却已是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在庆祝弟弟毕业的茶点上,大家叫她和弟弟说些什么的。她不知所措了一阵子,才尴尬的说出:“Good Luck。”这一幕让我特揪心,时间的流逝,也会将一段亲密关系生疏起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她对弟弟的爱,和许多兄弟姐妹一样。长大后各奔东西,感情总会没以前那么熟络。


妈妈这个角色也算是贯穿整部电影,相当吃重的角色。她一次又一次的结婚、离婚,带着两位孩子到过不一样的家里、不一样的城市。在她每一次寻找到亲密、依靠后,又和丈夫发生问题而分开,自己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女强人。而当孩子们都长大,上大学,到学校宿舍去住,最后家庭剩下了空荡荡的她。这部平淡的电影最大的泪点大概就是这里吧:妈妈终于忍不住哭着说:“我帮了大半辈子,又结婚、又离婚。你们该上大学的都离开我了,接下来剩下的就是他妈的我的葬礼!”

妈妈的激动发言惊动了男孩,确实也一阵见血的说中了生活的原貌。生活很累,有时我们不断的往前走,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停下的理由。到后来我们得到了很多东西,却感叹不知道那么努力到底为了什么。

妈妈的生命力还是很让人敬佩的。经历过多次失败的爱情,被伤害过那么多次,她依然努力的坚强的带着两位孩子生活下去。或许最后那只是气话,只是一时的感慨。我认为她的生活还是充满了传奇,最后还抚育了两位健壮的孩子,是她最完美的杰作。


电影中饰演姐姐的女孩正是导演的女儿,他还说这事自己送给女儿的一份礼物呢。原本女儿到了叛逆期还不想继续演了,嚷着爸爸说把剧本改一改,让自己的故事里死去。导演爸爸当然不肯!这岂不是太狗血了?
电影里的故事就是很平常,这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总不会每一天都有狗血的事情发生,我们的生活不是八点档电视剧,并不会分分秒秒都充满背叛、仇恨、激情。但淡淡忧伤和对生活的无奈无所不在。每当我们望回头看,总不经意傻笑。


看着男孩在两个小时内的长大,那种感觉绝不是一般电影换个演员做的到了!

评分:9.3/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